[今日头条]史卫民谈西安财经大学法学教育:长期坚持教与学良性互动

作者:薛应军 时间:2018-12-28点击数:

 

核心提示:西安财经大学法学教育已有近40年历史。该校重视社会实践教学,长期坚持教与学良性互动,现主要开展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两个层次的法学教育,已成为西部地区培养应用创新型法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薛应军 报道

近日,教育部致函陕西省人民政府,同意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校徽、简称、英文名等同时更改。陕西当地媒体报道显示,西安财经大学肇始于1952年,已有66年办学历史。

作为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以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主的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大学,西安财经大学(简称西安财大)的法学教育源于何时?有何特点?日前,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独家专访了西安财大法学院院长史卫民。

长期坚持教与学良性互动

记者:据了解,贵校的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法学教育始于哪一年?在陕西省高等教育中,居于什么样的水平?

史卫民:我校1980年开始招收法律专科学生,1997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学生,2007年开始招收经济法学硕士研究生。

目前,我校法学教育已走过近40年历程,主要开展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两个层次的法学教育。2017年,我校法学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培育)建设项目,2018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现在,我院已成为西部地区培养应用创新型法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全院师生8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9人,法学硕士研究生91人。教职工共44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教授、副教授17人,讲师14人。

作为高等教育大省,陕西省拥有本科院校44所,开办法学专业的高校近20所,还有政法类高校西北政法大学,可谓法学教育科研实力雄厚。这些高校中承担研究生教育的有13所,我们是其中之一。

记者:和在陕其他高等教育院校相比,贵校法学教育有何突出特色?

史卫民: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我校师生关注、研究、探索、实践的课题。我们认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教与学良性互动的结果。教与学良性互动的合力,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内在动力。这也是多年来我校始终秉承的教育理念。

常言道,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出色的教学能力、一流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生要有优良学风、基本的学习能力、令人满意的学习成效。因此,良好的教风和学风是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和关键。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力图通过社会实践引领教风、学风的改善,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重视社会实践教学

记者:您谈到贵校法学教育长期坚持社会实践教学,能否具体说说?

史卫民:长期以来,我院师生一直重视社会实践能力锻炼和培养。在这里,我主要从老师、学生两方面简要介绍一下。

教师方面,我们一直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常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的能力来改善教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以下5种:

一是学术调查。积极引导教师在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教学在实践中的运行发展状况。先后多次组织骨干教师赴西安市长安区、雁塔区、高陵区,陕西华县、蒲城、旬邑等地进行“新型农村社区(城镇化)建设与农民财产权益保护”“土地制度深化改革”“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造”等专题学术调研。

二是积极开展“双千计划”(201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高等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人员互聘制度)。近年来,我院已有3位教师分别到东莞市人民检察院、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和陕西省司法厅挂职,提升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邀请司法实务部门工作人员到我院挂职,开展学术讲座、学术沙龙活动,定期、不定期邀请法官、检察官、知名律师为我院学生做专题讲座等。

三是社会实践。在实施实践教学周和各类实践活动中,我院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三下乡”、创新创业等活动。它既提高了学生完成各类成果的质量,又为教师课题申报、论文写作、教学工作奠定了实践基础。

第四是应用研究。近年来,我院突出优势,错位发展,强化应用研究,兼顾基础研究。据粗略统计,我院教师立项的省部级以上课题中,80%以上是为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其内容涉及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土地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征地拆迁、城中村改造等,为多个部门提供的咨询意见也大都被采纳。

五是服务社会。教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扩大学校影响力。我院多位教师兼任省市法学会、研究机构副会长、常务理事等,有的被法院、检察院聘任为专家委员,有的被省市人大常委会聘为立法咨询专家。他们在促进学科发展、学术研究、参政议政、发表专家意见、参与纠纷解决等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说,我院通过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而且使其形成了良好教风。它不但让教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显著提升,而且让许多教师更积极地走出书斋、走出学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记者:您谈了贵校教师注重社会实践教学问题,学生又是什么情况呢?

史卫民:是的。我刚才主要谈了我校教师注重社会实践教学问题,教学效果或者说成果怎么样,还是通过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来体现。学生学得怎么样?我可以先用几个数据来说明:近年来,我校法学本科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法学专业在校生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通过率为33.65%,超全国平均水平;法学专业学生考研初次录取率为20.02%,先后有53名毕业生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

这些成果与社会实践教学有没有关系?不妨先说说我们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六种形式:

一是社会调查。我院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实践课程比重,专门开设了“社会调查与论文写作”课程,要求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和实践教学周时间,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并以“教师+学生+项目”形式组成社会调研课题组,深入调研社会问题。

二是开展“三下乡”项目(让农村知道有关文化、科技、卫生方面的最新知识)。我院通过教师带队、教师指导、自主组合、多种形式开展“三下乡”项目,将法律法治文化、政策融入“三下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省级、校级多项奖励。

三是“三创”项目(创新、创意、创业)。我院将创新创业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其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并通过成立指导小组和导师组,根据学生意愿选派双师型教师作为导师,举办创新创业讲座等活动,指导学生申报、调查、实践、完成创业创新项目。近年来,我院已有11个项目获批国家级“三创”项目立项,18个项目获批省级“三创”项目立项。

四是主动参与教师课题。我院部分教师在自己研究课题的基础上,把课题分成毕业论文选题和社会调查项目,吸引本科生参与。它既启发了学生,使学生较早参与了科学研究,又使老师的指导更专业、有效,还提高了学生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质量。

五是深入参与基地开放项目。我校校级科研基地西部法制研究中心,每年开设本科生研究项目,由任课教师结合本科生“实践教学活动周”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本科生开展学术调研和科学研究,让学生深入社会基层,锻炼科学探究能力。

六是开展法律咨询宣传。在每年“3·15”“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日到来之际,我院学生都会积极以文艺汇演、主题演讲、法律栏目剧等形式,到西安市小寨、钟楼等文化广场,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工作,为法治陕西建设贡献力量。

这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其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使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日渐形成。

目前,我院通过重视教与学的社会实践,已经形成了“学术调研+双千计划+应用研究+服务社会”的科学研究体系,“专业素质培养+职业技能实训+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通过教学相长、教学互动,以教风带学风,以学风促教风,使我院法学人才培养日渐走上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之路。原标题:以社会实践为引领 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史卫民谈西安财经大学法学教育

 

西安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 © 201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西安市长安区常宁大街360号 邮编:710100 Email: news@mail.xaufe.edu.cn 电话:029-8155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