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科是西安财经学院的优势学科之一,是国家统计局与陕西省政府共同支持建设的重点学科之一,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近年来,西安财经学院除了做优做强统计学科外,还致力于打造国家统计人才培养基地,突出统计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学校统计学院根据“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原则,努力拓宽专业口径,既强化理论基础构建,又突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统计类专业中构建“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环节为支撑、大学生科技训练为依托、竞赛活动为引导、第二课堂为拓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三项能力。
“三项能力”紧密围绕统计工作始末,是各行各业统计工作人员必备的业务技能。学院紧密围绕“三项能力”培养,多举措优化资源配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计划,丰富实践教学活动周内容,建设综合仿真模拟实验平台,强化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统计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通知,学院对统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设置独立综合实验实训课程,假期社会调查,实践教学周,创新创业训练,第二课堂等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达到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同时结合地方特色和社会人才需求,为西部地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人员,凸显我校统计学一流专业特色。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建立实践性课程群,开设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统计学院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基础上,对统计学专业课程建立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训课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实践性课程群,专人负责,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优化师资力量,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在已经开设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统计学院计划增设《大数据统计分析实验》课程,并计划根据一般的创业模拟沙盘课程的内容,结合统计学专业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独立开发统计学专业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程,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学生开展集中的实践教学周活动。
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是创业教育的通识课程,是理论性的课程,创业模拟沙盘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但是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学专业的创业训练需要,因此,需要开发统计专业特有的创业模拟沙盘课程。这几门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从一般到具体,指导学生从书本到实际,进行统计专业的创业训练。这样的系统化和层次化的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完善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是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周方案,成立实践教学小组。实践教学小组指导教师,不受所在学部(所)的影响,根据教师的研究兴趣成立实践教学小组。学生从大一第二学期末选择进入实践教学小组,大一至大三,3年的实践教学周活动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小组,由指导老师制定长期实践教学指导计划,学生分阶段有稳定目标地完成系列实践教学任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全国统计调查大赛,“三创”项目等。
三是改革毕业论文模式,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质量。试点合作模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对经济统计学专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以项目的形式开展。3-5名学生在一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一个设定好的调查类项目,从项目完成计划,问卷调查设计,数据分析,报告撰写,团队答辩等环节完成一份毕业论文设计,凸显专业特色,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四是开放科学研究基地,充分利用基地研究资源。西安统计研究院和陕西统计研究中心属省部级科研基地,定期发布调研类研究项目,本科生为项目负责人,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完成调查问卷,组织开展调查,整理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提交项目结题书,由专家评审结题并评优。学院每年投入10万元,由各基地设立研究生、本科生社会调研项目,保证学生在校期间主持或参加社会调研项目1至2项。调研内容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如前期完成的关于“西安社会公众对延迟退休态度”“关于电子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的使用调查”“西安市消费者信心指数”等调研,很多调研结果被《西安晚报》《华商报》,西安新闻网、华商网、新浪网、搜狐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引用或转载报道。
五是加强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充分加强校企、校地、校所及政府合作,建立省级、校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协同创新基地,探索完善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途径。近年来,学院师生协助政府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在暑期开展多项社会调查,撰写研究报告,为委托单位社会调研工作作出积极贡献,收到多方好评。如,学院师生受陕西省旅游局委托,长期承担《陕西省非星级住宿单位入境游客接待抽样调查》项目,项目数据已纳入《陕西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等官方统计资料中。为西安市构造出能源平衡表的物理模型,完成能源平衡表的编制,填补此项空白,研究成果对西安市能源管理、能源政策的制定、对西安市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决策提供了量化分析依据。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还先后5次荣获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文明办、陕西省教育厅、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学联授予的“陕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
“三项能力”培养成效显著
应用型创新人才特色彰显
随着“三项能力”培养举措的深入,人才培养成效不断显现。3年来,学院获批统计学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统计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承担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10项,获2015年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统计学院学生成功申报16项国家级、1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和跨学科建模竞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在国家级、省级“挑战杯”比赛中获奖20余项;获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大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获陕西省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获其他各类省部级奖130余项。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三方协议签订率及就业质量呈稳步上升趋势。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新闻链接:http://www.zgxxb.com.cn/tjdk/20171107000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