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能力,是作家必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衡量作家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尺。然而,当下的许多作家没有做好这门功课,要么不重视,要么功底不扎实,他们把原本生动的故事讲得云雾缭绕不知所云,或者淡得如一杯白开水。
信息时代,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新奇性呈现无遗,文学的新闻功能已经丧失。这个时候,如果作家所讲的故事还没有生活本身精彩有趣,那读者花时间阅读它干啥?还不如去浏览网上新闻来得痛快过瘾——事实是,读者们正在这么做。因而,讲故事的能力便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而迫切。司马迁、曹雪芹、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他们讲故事的能力都是大师级的,所以,《史记》、《红楼梦》、《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没法模仿,也模仿不来。欧·亨利、博尔赫斯却可以一再地被模仿,盖因他们的作品重视技巧,而技术是可以复制的。
讲故事的能力固然要紧,写出生活的光怪陆离、丰富多彩却还远远不够,作家还必须能够拨云见日完成一种故事精神,洞悉社会,体悟生命,抵达人性的本真和哲思的高度。这就好比盖房子,砖瓦水泥、柱桩横梁缺一不可,没有梁柱建不起来,梁柱不结实造好的房子迟早也会垮塌掉。如果说文学作品是一所待建的房子,那么故事是砖瓦水泥,柱桩横梁便是故事精神。什么是故事精神?前不久,我在省作协作家读书班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李西建教授的报告,李老师把故事精神概括为理想精神、拯救精神、批判精神,非常到位精准。于我而言,犹如暗夜前行时遇到了灯光,一下子明朗起来。
作家不但要讲故事,讲出好故事,更要挖掘出故事背后的深刻、博大与高贵,与天地交流,和宇宙对话,建造一座人类精神的灯塔。那灯塔发出的是理想、信仰、道义、尊严的光芒。
新闻链接:http://epaper.xiancn.com/xarb/html/2014-04/28/content_293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