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构建和谐校园,既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又能成为引领构建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排头兵,从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构建和谐校园长效机制。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全新理念。教育是培养人的高尚的社会公益事业。高等教育涉及千家万户,事关国家前途命运和长治久安。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影响到整个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学校和谐不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而且能对社会和谐起到促进、示范和引领作用。如果学校不和谐就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效应,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此创造学校和谐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赋予的使命。构建和谐校园,应把“以人为本”作为根本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通过理想信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荣辱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诚实守信,知荣知耻,通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大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达到成人与成才、做人与做学问的有机统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仅是针对学生教育而言的,也是对广大教师的基本要求。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率先垂范促进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要做到领导班子团结和谐,首先应在其内部发扬民主作风,落实好民主集中制。“一把手”应对领导班子的团结负总责,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善于团结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在内的所有班子成员,做到学校重大事情由党委集中讨论决定,不搞“一言谈”,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以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坚持做到多协调、多沟通、多商量、多通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话往一处说、事往一处办。搞好高校干群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学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率先示范,为广大教职工树立榜样。
以民主法治的治学理念,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在高校管理中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依法治校,校务公开,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管,民主管理,建立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拓宽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提高教职工对校务的知情权、监督权、决策权,调动教职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要确立师生员工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形成鼓励创造,追求创新的良好环境,把传统的控制人约束人,变为发展人引导人,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自信心、自尊感和自由度,树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其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热情,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确保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在日常工作中,要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教育教学、实践实训、日常管理、后勤服务以及校园建设中的规划设计、建筑设施等都应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引导学生自主管理,建设和谐班集体;创建安全、健康发展的学习环境,消除各种安全、健康隐患;尊重、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多管齐下,构建大学生服务体系。要认真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将学费收入中的10%用于勤工俭学,确保大学生不因贫困不能上学或辍学。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采取多项措施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大学生把就业压力变成刻苦学习的动力,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2月27日《陕西日报》第5版